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5日

IC反应器的特点:(1)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IC反应器存在着内循环,反应室有很高的升流速度,传质效果很好,污泥活 性很高,因而其有 机容积负荷率比普通UASB反应器高许多,一般高出3倍以上。处理高浓度有 机废水,如大豆蛋白加工废水,当COD为9000~12000mg/L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达10~15kgCOD/(m3d),去除率高达85~95%。(2)节省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由于 IC 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有效高于 UASB 反应器,IC反应器的有 效体积只为UASB反应器的1/4~1/3,所以可明显降低反应器的基建投资。由于IC反应器不但体积小,而且有很大的高径比,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用于占地面积紧张的工业企业。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效果好,容积负荷高,投资成本少。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

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回流水的方式:鉴于IC反应器的特殊结构,它的回流水可以来自3个不同的部位:①从污泥沉淀区获取回流水时,不仅能提高下反应室的上升流速,同时也提高了上反应室和三相分离器污泥沉淀区内的上升流速,以及窄缝处的上升流速。采用这种回流方式,能比较大限度提高进水的碱度,但会对污泥的沉降和污泥的回流产生较大的干扰。②当从上反应室获取回流水时,能同时增加上、下反应室的上升流速,但对污泥沉淀区和窄缝的上升流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但这种回流方式会提高上反应室的水力负荷和产气负荷,不利于污泥的沉降和滞留。③从下反应室的上部获取回流水时,只会提高下反应室的上升流速,但对上反应室,污泥沉淀区和窄缝处的上升流速没有任何的影响。虽然能提高下反应室的传质速率,但不足之处在于从下反应室上部获取回流水不能为进水提供更多的碱度。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ECAR反应器采用增加高径比、出水回流技术和安装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

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厌氧反应器

CSTR PLUS是在传统CSTR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提高处理效率的高效厌氧反应器,专为含有高浓度可生物降解悬浮物的有机废水的处理而设计,可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BOD、COD)和可生物降解的固体悬浮物(如油脂、淀粉等SS)转化为绿色能源——沼气,实现沼气产量的至大和废水处理成本的至低。 CSTR PLUS可以承受非常高的COD和SS浓度,分别可达100g/L和80g/L。CSTR PLUS可以在较短的停留时间中降解污染物,产生沼气,停留时间只为6~15天(传统厌氧消化为20~30天)。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的上升流速的控制原因:

①进水的上升流速决定了上反应室的上升流速,但上反应室不希望有太大的上升流速。上反应室的上升流速越小,越有利于污泥的沉降与滞留;

②进水的上升流速越大,上反应室三相分离器窄缝处的上升流速越大,对污泥回流所造成的干扰越大;

③采用较大的上升流速,需要有更大的进水量。如果有机废水COD较高,必然要稀释进水COD,或进行厌氧出水回流,这会浪费水资源,并增加动力消耗。

④在IC反应器容积负荷较高的情况下,内循环为下反应室贡献的上升流速,要比进水的上升流速大得多。只要有内循环的存在,进水的上升流速即使只有4m/h,也足以满足IC反应器对上升流速的要求。 厌氧反应器在固废处理方面的应用,能够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有机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厌氧反应器

水解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关系:

水解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的代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厌氧消化是许多厌氧细菌混合在一起进行的发酵过程。各类微生物的代谢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个复杂的共生系统中同时进行的。每种微生物的代谢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各类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它们对有机物的协同利用上。它们相互合作,把各种碳链较长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碳链较短的、结构简单的有机物,直至由产甲烷菌将它们转变成只含1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甲烷和二氧化碳。这种协同关系具体表现在水解产酸菌为产甲烷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所需要的基质;产甲烷菌为水解产酸菌消除有机酸和氢的伤害、并提供促进生长的因子;水解发酵细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相互制约。 连续搅拌反应器系统,或称全混合厌氧反应器,是一种使发酵原料和微生物处于完全混合状态的厌氧处理技术。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

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有三个阶段。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

硫化物对厌氧系统的毒性:①未离解的H2S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的毒性比较大,其中的产甲烷菌对硫化氢尤为敏感。原因可能在于H2S能自由透过细胞膜与细胞内细胞色素中的铁和含铁物质相结合,使电子传递体丧失活性,代谢受阻。②沼气气相中的H2S与溶于厌氧消化液中的H2S呈平衡状态。③亚硫酸对厌氧硝化细菌的抑制浓度为50-100mg/L,其毒性有时超过H2S。④厌氧硝化细菌对硫酸盐的耐受程度较高,硫酸盐的抑制浓度为3000-5000mg/L,甚至可以更高。⑤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与废水的COD浓度有关。广州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装置

标签: 厌氧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