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是可实现安全,无痛,舒适,无创的临床要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或浓度监测是重要的生命指标之一,不仅可以监测通气,还可以反应循环和肺血。有研究发现,联用二氧化碳监测和氧饱和度能使可预防性麻醉事故的发生率降低93%。持续监测二氧化碳能使10%的术中问题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处理。保障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是一种无创、便捷、实时、连续的功能检测指标,是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的又一大进步,尤其是为麻醉病人、急诊科、ICU、呼吸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可以有效监测病人的代谢,通气,循环状态。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可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海南麻醉机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临床价值
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可以解决目前依赖需氧饱和度,不能及时反馈呼吸状况的办法。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比血氧饱和度更早(提前5分钟左右)发现通气不足、气道梗阻及呼吸抑制,降低麻醉风险,增加患者安全,减少麻醉副反应发生率。对全麻复苏期拔管患者,尤其危重症、儿童以及高龄患者,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可以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减少二次置管率。还可以用于麻醉机和呼吸机的安全应用,各类呼吸功能不全,心肺复苏,严重休克,心力衰竭和肺梗塞,确定全麻气管内插管的位置,无痛胃肠镜及其他静脉麻醉病人。海南麻醉机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临床价值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对判断肺通气,血流变化及代谢变化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呼吸管路是国内外大型医院的常规配置,插管必备管路耗材。在使用呼吸机及麻醉时,根据呼末二氧化碳测量来调节通气量,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接近术前水平。监测及其波形还可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道内。而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者,如发生了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等故障时,可立即出现ETCO2数字及形态改变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连续监测对安全撤离机械通气,提供了依据。而恶性高热、体温升高、静注大量NaHCO3等可CO2使产量增加,ETCO2增高,波幅变大,休克、心跳骤停及肺空气栓塞或血栓梗死时,肺血流减少可使CO2深度迅即下降至零。ETCO2也有助于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ETCO2过低需排除过度通气等因素。
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是监测病人呼吸损害的便捷产品。(一)监测通气功能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一定程度上ETCO2可以反映PaCO2。(二)维持正常通气量全麻期间或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可根据ETCO2来调节通气量,避免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造成高或低碳酸血症。(三)确定气管的位置利用ETCO2波形导引指导,对导管误入食管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是证明导管在气管内的方法之一。(四)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五)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调节通气量;选择比较好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指导呼吸机的暂时停用,或撤除呼吸机;(六)代谢功能的监测:监测CO2的排出可评估机体代谢率;特别有利于恶性高热的协助诊断。(七)了解肺泡无效腔量及肺血流量变化(八)监测循环功能休克,心跳骤停及肺梗塞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单医院销售额年度可达200万。
埃立孚过滤型呼吸回路是针对插管,呼吸监护措施薄弱,在心肺复苏的高级生命支持阶段,ETCO2数值突然上升10mmHg以上预示自主循环恢复。但复苏过程中ETCO2数值的变化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药物以及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需联合动脉血压等指标判断自主循环是否恢复。判断复苏预后推荐监测ETCO2协助判断复苏预后。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中指出,对于已经气管插管的心肺复苏患者,经高质量心肺复苏,插管即刻与插管后20min监测ETCO2数值均小于10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非插管患者,不推荐使用ETCO2数值判断预后。判断容量反应性建议使用ETCO2联合评估容量反应性。容量反应性是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参数。埃立孚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是可降低二次气管插管率,降低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海南麻醉机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临床价值
严重休克需要用过滤型呼吸管路支持呼吸和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海南麻醉机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临床价值
过滤型呼吸管路能解决呼末二氧化碳连续监测作为呼吸监测的有效方案。健康者预给纯氧并有效通气,停止呼吸后,SPO2降到90%以下,成人需要6min,儿童需要4min术后常规经鼻给氧,患者在SPO2下降之前,可能因为通气不足,引起高碳酸血症,甚至CO2麻醉Pino及Sacchetti对麻醉麻醉(MAC)进行分析,发现呼吸抑制发生率是4.1%,有1.1%需要辅助通气或使用呼吸抑制拮抗剂。尤其在小儿麻醉麻醉中,应用ETCO2监测,可以监测到低通气,降低低氧血症发生,尤其在吸氧时。小儿在PACU中通气不足和呼吸暂停很常见,但这些事件发生时,很少有干预措施。使用ETCO2作为常规监测可以提高对呼吸抑制的识别,提高PACU患者的安全性。海南麻醉机过滤型呼吸管路套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