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膜片钳放大器的工作模式;(1)电压钳模式∶在钳制细胞膜电位的基础上改变膜电位,记录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记录的是诸如通道电流;EPSC;IPSC等电流信号。是膜片钳的基本工作模式.(2)屯流钳素向细胞内注入刺激电流,记录膜电位对刺激电流的反应。记录的是诸如动作电位,EPSP;IPSP等电压信号。膜片钳技术实现膜电位固定的关键是在玻璃微电极前列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10GΩ)密封,使电极前列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片与周围环境在电学上隔离,并通过外加命令电压钳制膜电位。离子通道探索之旅,从选择膜片钳开始!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

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膜片钳

膜片钳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Neher等**将膜片钳技术与Fura2荧光钙测量技术相结合,同时进行细胞内荧光强度、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细胞膜电容等多项指标变化的快速交替测量,从而获得同一事件过程中各因素的各自变化,进而分析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Neher将能够光解钙离子的钙螯合物引入膜片钳技术,进而可以定量研究钙离子浓度与分泌速率的关系以及相对较大的分泌速率。他还发明了膜片钳的膜电容检测与碳纤维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技术。然后***将光电联合检测技术和碳纤维电极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这种结合既能研究分泌机制,又能鉴定分泌物质,弥补了各单一方法的不足。Eberwine于1991年***将膜片钳技术与RT-PCR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形态相似但电活动不同的结果,随后开始了膜片钳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基因重组技术和膜通道蛋白重建技术。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在膜电位改变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分布导致通道的关闭,同时有电荷移动,称为门控电流。

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膜片钳

膜片钳技术的建立。抛光并填充玻璃管微电极,并将其固定在电极支架中。2.通过与电极支架连接的导管向微电极施加压力,直到电极浸入记录槽溶液中。3.当电极浸入溶液中时,给电极一个测量脉冲(命令电压,如5-10ms,10mV)读取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4.通过膜片钳放大器的控制键将微电极前端的连接电位调至零。这种电势差是由电极中的填充溶液和浸浴之间的不同离子成分的迁移引起的。5.用显微操作器将微电极前缘靠近直视下待记录的细胞表面,观察电流的变化,直至阻抗达到1gω以上,形成“干封”6。将静息膜电位调整到预期的钳制电压水平,这样当细胞没有钳制到零时,放大器可以从“搜索”变为“电压钳制”。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细胞内记录技术,是研究离子通道活动的蕞佳工具,也是应用蕞很广的电生理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施加负压将微玻管电极(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的前列与细胞膜紧密接触,形成GΩ以上的阻抗,使电极开口处的细胞膜与其周围膜在电学上绝缘。被孤立的小膜片面积为μm量级,内中只有少数离子通道。玻璃微电极中含有一根浸入电解溶液中的导线,用于传导离子。在此基础上对该膜片施行电压钳位(即保持跨膜电压恒定),如果单个离子通道被包含在膜片内,则可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电流进行监测记录。通过观测单个通道开放和关闭的电流变化,可直接得到各种离子通道开放的电流幅值分布、开放几率、开放寿命分布等功能参量,并分析它们与膜电位、离子浓度等之间的关系。还可把吸管吸附的膜片从细胞膜上分离出来,以膜的外侧向外或膜的内侧向外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这种技术对小细胞的电压钳位、改变膜内外溶液成分以及施加药物都很方便。膜片钳技术实现了小片膜的孤立和高阻封接的形成,增宽了记录频带范围,提高了分辨率。

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膜片钳

ePatch的设计的一些亮点还包括:可以在软件中伴随数据进行实验记录,你不用再专门拿一个实验记录本了,也不用再担心本本上记录的内容找不到对应的数据了,系统会把他们一一对应起来。电压电流刺激模式的编辑更为傻瓜,众多的模块,直接拖拽就可以,还伴随着示例图,让你对你编辑的程序一目了然。实时的全细胞参数估算,包括封接电阻,膜电容,膜电阻等重要参数强大的在线分析功能,包括电压钳模式下的I/Vgraph,eventdetection,FFT,以及电流钳模式下的APthresholddetection,APfrequency,APslope等数据可保存成多种格式,你要是个程序达人,可以支持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问题,数据可以保存成.abf用的Clampfit直接分析。借助膜片钳技术,开启细胞膜离子通道的高精度研究之旅!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

膜片钳记录不但能够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上进行,而且可同时在这两个不同的部位作膜片钳记录。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ACh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cmH2O的负压吸引,得到10-100GΩ的高阻封接(Giga-seal),明显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Sakmann和Neher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德国双电极膜片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