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气囊压力监控仪软件”设计研发的主要目的是克服当前使用的间断手捏充气测压表实时检测程度不高,手工操作等缺陷。本产品通过与气管相连,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判断患者气管内壁与气囊之间的压力程度,辅助患者产生的痰不进入肺内,减少肺炎的滋生。作为系统提供的组件软件,其主要功能:气囊压力传感器数据实时采集、开启/关闭气泵、开启/关闭气阀、数据显示等。除与气囊撑开气管之外,系统与使用者不发生任何身体上的接触,适用于医院ICU等场所,辅助医护人员临床监护。无锡华耀气囊压力监测与控制方向研究的先驱者。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

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那如何监测气囊的压力是合适的?都有哪些方法?01指触法,根据经验判断充气是否足够,但此种方法往往会导致过度充气的发生,而且结合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共识: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因此,不宜采用根据经验判断充气的指触法充气。02听诊法:**小闭合技术、**小漏气漏气技术,此种方法是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03气囊压力表测压法,因此种方法可靠、测压准确,操作简单,所以在我们临床上***使用。04自动充气泵持续测压法,此种方法可持续监测气囊压力,预防气囊压过大或者过低。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USB数据传输接口,用于设备参数设置和压力数据实时采集,连接时设备上需要输入密码。

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声门下管理清理囊上的滞留物,指南推荐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声门下吸引:在声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放置的背侧气囊上缘并固定,与气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吸引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滞留物,无论是持续还是间断,与不引流相比,均可降低VAP的发生率。气道湿化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提供温度为32℃~35℃,湿度为33mg/L的吸入气即可。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规定,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所有湿化器的至少需要达到30mg/L,防止分泌物结痂和避免黏膜损伤。

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1.**不同**下气囊压力是不同的,压力由低到高顺序为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其中平卧位时气管后壁受压迫,容易出现黏膜损伤,**易发生气管食管瘘,临床护理中注意避免平卧位。2.吸痰吸痰时容易导致患者呛咳,使气囊压大幅度波动,而在吸痰后的30min,大部分的压力会下降至正常低限。建议临床上在吸痰后30min内调整气囊内压力,必要时应立即调整。3.吞咽反射吞咽时气囊压力相对增高,导致漏气速度较常压时加快。因此对于收入ICU***的人工气道的患者(尤其是吞咽反射存在的),应及时进***囊压力测量调整,才能防止气囊漏气。4.插管型号插管的规格不同,气囊充气量有所差异。同时,由于人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因素的不同,人的气管内径、形状也是不同的。5.年龄老年人生理退化,环状软骨出现钙化,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减少,支气管壁变硬,管腔扩大,导致气道压力增高,所需气囊压力较大6.间隔时间及频率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为了减少VAP的发生率,有必要增加监测频率。7.其他因素人工气道的患者所处的临床环境复杂也会影响气囊压力如:温度和海拔等。RF射频识别接口,可对具有13.56M的数据标签的连接管路型号和编号进行识别。

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连续监测与控制仪

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连续的压力监测发现气囊内压力极易产生波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囊的种类、材质、形状等气囊本身的特征都可以影响气囊内压力。导管使用时间、药物使用特别是一些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气囊内压力产生影响。但是气囊压力较常见的影响因素还是临床中常规的护理操作如负压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口腔护理等。这就需要护士在操作前后及时检测、调整气囊内压力。对于翻身、吸痰、口腔护理这3项护理操作应该在操作后10min左右再进行测压并及时给气囊补气,从而防止因压力下降快导致口咽部分泌物流入气管。而对于吞咽、雾化吸入和管道更换护理操作则对气囊压力影响相对缓和,因此无需在操作后频繁测压,只需要在操作20~30min后对气压监测并合理补气即可。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气囊压力又是气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

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抗生的使用量。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

气囊充气方法及选择1、手动气囊测压法操作简便,而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此法凭个人经验和指感来判断气囊充气程度,准确率低。2、气囊压力监测表可直接测量囊内的压力,科学性强,精确度高,有明确的警戒范围,可操作性强。气囊压监测时机:每4小时监测气囊压力1次,反复抽吸分泌物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压力,以保证较好的气囊压力。气囊压力大小的选择:气囊压力维持在25-35cmH2O为宜。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减少VAP的发生和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上海ICU连续监测与控制仪贵不贵